<<歷史系電子報目錄
<<第42期


第44期>> 

 

 


 
學術活動

回到最上層

 

 
  • 104.12.24【104-1 研究生講座(六)】大木康先生:晚明江南的出版與文學

    紀要:曾柏陽(本系碩士生)

            這次的報告是大木康教授對明代晚明出版業、出版者與晚明文學的研究介紹,比較明代前後書籍出版的差別與變化。

            晚明文學的特點是俗文學的興盛,像是各種章回小說的刊刻出版盛行,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等,過去這些小說由說書人口傳,到明代後才大量以書籍出版,現存的章回小說大多都是晚明印刷的版本,明代以前的古籍也大多在這時重新刊刻出版。馮夢龍出版以蘇州當地方言撰寫的《山歌》,紀錄的是蘇州當地的生活情愛,內容直接且露骨,這類的山歌是從鄉村、城市、青樓收集而來,另外也有文人模仿山歌風格自行創作等。以上這些文學都表現了這時期的出版風格。利用方言寫所是蘇州的一個地方特色,在蘇州以外的地區用方言寫作的文學作品很少,其他有廣東、潮州等少部分地區利用方言寫作,但數量遠比不上蘇州。

            馮夢龍刊刻出版的《山歌》目前僅存一本,收錄在北京國家圖書館,在1993年於徽州歙縣發現。他任福建省壽寧縣知縣(科舉失利,他以貢生身分擔任)時編《壽寧待志》,目前也僅存一本於日本國會圖書館,書中自稱他是「吳縣籍長洲縣人」,自稱吳縣籍說法從何來這問題還沒解決。大木教授曾於本月17號參訪蘇州的馮夢龍村,他指出現今的馮夢龍村是後人塑造的,馮夢龍的故鄉並不在現址。

            晚明的出版經費比起過去來的低,因此小說或是詩文總集一類的大部頭書籍出版數量增加,但因為出版量增加造成內容參差不齊,容易出現校對錯誤。明代以前的出版格式長期沒有出現變化,明代後排版、字體、包裝方式等都有所改變:文字排序變的整齊方便印刷與閱讀,字體大小整齊劃一,以新字體「匠體」(也稱為宋體,日本稱為明朝體)刊刻;宋代是的裝訂是用蝴蝶裝,裝訂需要用到糨糊,需要壓實陰乾兩個禮拜才能完全乾燥,明代後出現包背裝(如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線裝書,減少或避免等待乾燥的時間。再加上當時晚明輿論和思想傳播的需要,這些製作方式的革新以及時代性都大幅增加了出版速度。

            報告中整理了由宋代到明末的出版種類數量:
    宋 362
    金元280
    明洪武-正德 433
    嘉靖˙隆慶 701
    萬曆˙泰昌 973
    天啓 114
    崇禎 231

            在洪武至泰昌年間出版數量明顯增加許多,尤其在萬曆泰昌間最甚。宋明以來的書籍有由著名文人導讀或評論的版本,如陳繼儒、楊慎、袁黃與湯顯祖等,這些文人被稱作「出版文化人」,這有做為促銷手法以及引領讀者閱讀的作用。對於中國各時代出版業高峰的消長則是大木教授要繼續研究的方向。

 

 

 

 


 

回電子報第43期主頁面

 

 

●臺師大歷史系電子報 第43期
●發行人:臺師大歷史系主任 陳秀鳳  發行單位:臺師大歷史系圖書室  編輯:蔡東霖、歐詠芝
●E-mail:ntnuhisepaper@gmail.com  電話:(02)77341507  傳真:(02)23633032
※本報歡迎所有臺師大歷史人的投稿,您可以透過上述聯絡方式與編輯討論您的任何創意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