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系電子報目錄
<<第75期


第77期>> 

 

 


 
活動報導

                   回到最上層

 

 
  • 107.09.27 【107-1研究生講座(一)】明末到清初儒學思想的延續與開新

    紀要:孫兆中(本系碩士生)

      呂妙芬老師,中研院近史所所長,研究領域為明清學術思想史,特別是儒學傳統中的理學,著作如《陽明學士人社群:歷史、思想與實踐》、《成聖與家庭人倫:宗教對脈絡下的明清之際儒學》《陽明學士人社群──歷史、思想與實 踐》、《孝治天下:孝經與近世中國的政治與文化》等。

      演講開始,呂老師以《成聖與家庭人倫:宗教對脈絡下的明清之際儒學》為本次主題。中國思想史從先秦諸子學、魏晉玄學、隋唐的佛學,再到宋明理學和明清之際的理學,說明陽明學與朱子學的不同。17世紀強調儒學非宗教而是哲學,因為哲學為理性的科學,但今日宗教已經回到人文學。由於思考價值判斷時段不同,因此學者關懷議題將不同。

      韓愈到北宋為儒學復興時代,理學思想的盛行,除了言論和內容精采,也有外部因素,如誰幫忙傳播、在什麼背景傳播、有哪些弟子等。如朱熹學問傳播,除了朱子門徒與學友(陸象山、呂祖謙等)有聯繫以傳播外,他們的祖輩可能已經有聯繫、有相同主張、互相幫忙或有共同敵人。

       宋代儒學興起與私人講學相關,南宋道學漸成形。朱熹死後被定為偽學,隨後才被定為官學,程朱學成為宋代科舉考科,原本只是道德修身的追求,變為官僚體制的必備物。似乎原先成聖的高尚節操與現今追求功名的現實利益相牴觸,但其實在理論上,兩者不必然矛盾。因為成為聖人也能報效國家,進入高位時能有更大的影響力,甚至留名丹青,但程朱學被批評違背原本的聖人之學,變成科舉工具。

      從明初到明末,程朱學雖然官學,但陽明學派逐漸盛行過程朱學,陳獻章(吳與弼之徒)提出白沙學,最早脫離程朱學派,為本心思考的心學。明代足以與程朱學對話者為王陽明,王陽明在《大學》理論基礎上與程朱學對話,提出致良知之學,但晚明清初時陽明學產生流弊,道德律己的實踐不佳,道德水準不一,社會中失去禮儀。

      因此明末陽明學修正回程朱學理論,強調理法重要,批判陽明學受到佛道影響,想嚴格區分佛教與儒學。雖然陽明學有各個學派,但判斷良知部分都相同,晚明學者強調「悟道」,明末清初時很多人思考何為儒學?有人懷疑明清理學和宋明理學不一樣,主張是否回到先秦儒學,想走出宋明理學,有人想重構新的宋明理學,因此17世紀重新思考儒學傳統。

      程朱學派理論如下,性即理,心非本體,學問複雜,知行皆重要,強調涵養、知識性。陸王學派理論如下,心即理,心是性念與本體,知行合一,天賦予區分善惡能力,道德實踐工夫為致良知,在職務實現良知,由於人很難在處事當下有標準程序。所以要靠道德良知來判斷是否為道德意念,良知比讀書更重要,人人皆可成聖。另外,王陽明有接觸過道教,著《朱子晚年定論》。程朱學和陽明學思考問題與討論內容都相似,如做聖人和強調讀四書。

      演講第二部分為清代理學,梁啟超認為清朝學術為對明朝的反動,承繼明朝後開創新學,宋明理學為道統,清代為學統,清重新整理前代學問。江南考證興起,以程朱學為文本,從明末清初17世紀,很多人認知到經世文編為社會大問題,僅有陽明學是不夠的。

      思想史中,常討論理氣二元還是一元、儒學從明到清為延續還是斷裂以及中國何時走向現代化。費正清認為沒有外力的話,中國都為傳統,島田虔次《中國近代思維的挫折》:用陽明後學和禮制,帶動中國近代思維,陽明學帶有個人主義精神,發現自我精神,但因為中國當時還無法接受,所以陽明學被遺棄。溝口雄三則有言,中國從17世紀陽明學和私人學,關乎中國整個政治社會的發展,為科學曲折開展的歷程,不能與西歐科學相比。

      17世紀士人關懷的內容,並非19、20世紀的重點,當代關懷中國哲學之書,討論議題如下;一、理本到氣本論,明末清初理學何為錯開何為創新?二、前人作品的問題意識:學術典範的轉移,為何多人批評陽明學?三、新的典範如何形成?17世紀理學如何變成官學?四、如果將理學視為研究領域,清初的程朱學與宋代程朱學有甚麼差異?五、明代理學思想密度高,義理性討論不高,清代程朱學者有甚麼創新?

    呂老師介紹《成聖與家庭人倫:宗教對脈絡下的明清之際儒學》目錄,討論以下問題:
    1.  舜對象的行為,聖人的詮釋有完美的詮釋,道德要如何圓滿?
    2.  儒家世子可以參與儒家祭典,在家裡書齋中拜老師、聖賢、孔子,可以自己決定如何祭拜。
    3.  明清尋親孝行舉動,背後為儒家孝倫理,有名的會成為小說,280個人的歷程,困難的旅程,過程中許多人幫他,走投無路時有神蹟,最後為圓滿。
    4.  明末對情慾為解放,儒家不是禁慾,節慾但也說明人性。
    5.  天人關係,從二元人性論到一元人性論,引入天主教靈魂觀,用人性論話語來說明,為天主教意念。

      老師說明第一章為「清初儒學討論生死問題」,儒家認為佛道以保留氣的方式來保有生命,但道德和價值上不一定值得追求,有多人懷疑程朱思想言論。第二章為「儒門聖賢皆孝子」,若都為聖人,豈非孝子,認識自己父母才為一體。其他篇章由於時間關係,無法全不說明。

      最後階段為問題與討論,問題一:在什麼社會背景契機下,民間從程朱學變成盛行陽明學?老師認為程朱變成俗學後,失去原本成為聖賢的初衷,陽明學理論上從《大學》的求心,結合私學書院,與佛教、道教有呼應。問題二:明末清初時識字者不多,陽明學如何回到心學?老師認為儒學有位階,從忠孝結義和鄉約中,平民也可以了解儒學。問題三:宋明理學如何找材料,如何入門?老師認為宋明理學入門讀原典才有判斷能力,如二程和朱熹、錢穆的三百年學術思想史。

 

 

 

 


 

回電子報第76期主頁面

 

 

●臺師大歷史系電子報 第76期
●發行人:臺師大歷史系主任 陳惠芬  發行單位:臺師大歷史系圖書室  編輯:徐愷謙、歐詠芝
●E-mail:ntnuhisepaper@gmail.com  電話:(02)77341507  傳真:(02)23633032
※本報歡迎所有臺師大歷史人的投稿,您可以透過上述聯絡方式與編輯討論您的任何創意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