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大歷史系電子報目錄
<<第5期


第7期>> 

 

 


 * 學術活動

回到最上層

 

 

  • 101.10.11 101研究生講座(3)】陳正國教授:亞當史密斯在中國(1890s-1911)
    講者:陳正國教授(中研院史語所副研究員個人經歷介紹
    講題:亞當史密斯在中國(1890s-1911)

    主持人:陳登武教授(本系專任教師兼系主任)

    時間:
    2012年10月11日(四)14:00 - 16:00
     
    地點:本系視聽教室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勤大樓4樓)
    紀錄:碩士班二年級李易修同學
  • 在進入主題之前,陳教授先提出了幾個問題:「什麼是歷史?」、「歷史在今日的意義為何?」一般人看歷史都會在他當時代的脈絡之中,而歷史學家則是經過專業素養的培養,能夠形成多重脈絡來看待歷史,擺脫限制地看清歷史。而在研究近代中國歷史時,更需要有跨國的(transnational)、國際地(international)脈絡思維,這樣才能真正釐清整個歷史的來龍去脈、因果關係。

    亞當‧史密斯是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但關於他的學說知識傳遞到中國的過程,卻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而這個問題的關鍵人物就是嚴復。嚴復當然是歷史上的「名人」,他是近代中國重要的知識引介人,然而在開始討論嚴復之前,陳教授希望先回到歷史學的層面上討論。

    傳統歷史學研究的目標或課題,不外乎兩類方向,一是「大人物」;一是「大事」,歷史學家在做研究時,往往喜從這兩者著手、切入乃至當作研究主題,如此的選擇是利用一種方便性、一種歷史的方便性,因為研究經典的人、事、物,可以逃避被質疑題目重要性的問題,也可使歷史學家有個著力點。不可否認的,如此作法的確有它的必要性,但也有侷限性,因為任何歷史人物的抉擇與隨之發生的事件,都是在歷史脈絡之下所產生,因此歷史學家在研究這些「大人物」時,必須要有多重脈絡思維,來避免被侷限住,而無法看清歷史。

    回到主題地討論上。中國近代最早是誰訴說亞當‧史密斯的重要性?應該是嚴復,他率先翻譯也是第一位引介亞當‧史密斯名著《國富論》的人,然而他對亞當‧史密斯的選擇,是與當時的時代背景和其自身歷史脈絡有關。嚴復的《國富論》譯本書名為《原富》,該書是由「很糟糕」的桐城文寫成,也就是文言文本,這種翻譯出來的文字,糟糕的程度就像是把英文暢銷小說《哈利波特》翻成拉丁文般,讀起來詰屈聱牙、詞意難懂。固然嚴復選擇使用桐城文撰寫譯本,有其自身想法與喜好在其中,然而就當時代的環境而言,著重敘事清晰桐城文,是比起傳統強調「文以載道」的古文來的適合作為譯本的文體。由此便可看出嚴復是處在當時時空脈絡下,而就此事而言,陳教授認為中國知識的傳遞與翻譯緩慢,阻礙就是白話文不夠發達。英國人Francis Hutcheson是亞當‧史密斯的老師,他是英國第一個教授英文白話文之人,是促成英國公共領域溝通與討論的推手,所以在英國知識傳遞在公共領域中的基礎,比中國早上百多年便完成了。《原富》一書因為太難讀,而流通性很低,像是梁啟超便曾表示稱讚此書的價值,但是難以讀通而難以推廣,然而就亞當‧史密斯的《國富論》這本書仍是被引介到中國了。

    嚴復對於《國富論》評價很高,他稱讚這本書是經濟學的起源。嚴復的經濟學素養很好,以當時中國人普遍不了解經濟學門,這種西洋的學科,算是非常突出的。當時的中國,雖然在沿海許多機關進口設有翻譯局,經常購入西方新的出版物回去翻譯,所以知識傳入是很快地,但卻是流通甚慢,因為近代中國的歷史發展是「巨變的中國,但緩慢變化」。嚴復是吸收新知快速有效的人,他的經濟學知識,目前看來大概不是他在海軍學校時所學,而是透過自修而來而非系統性地學習,但他認為經濟學這種「學科」(discipline)知識很重要,需要被介紹到中國來,而《國富論》的內容正合適這需求。在《國富論》翻譯成的《原富》中,嚴復加入了許多的「按語」,補充說明後來經濟學的變化,此番按語可看出嚴復自身對《國富論》的理解、吸收與轉化的成果。

    再來細談嚴復翻譯《國富論》成《原富》的原因為何。有一位學者提出:「嚴復是想以亞當‧史密斯的自由放任概念,來改造中國當時不符合世界經濟體系的情況。」然陳教授認為或有其他原因,嚴復並非決策者,嚴復的目的是在介紹「經濟學」,是針對「時人認為時弊要用商戰解決中國當時的困境」而來。嚴復認為中國要強,中國人要先富,而非先進行商戰,為了改變時人思維,亞當‧史密斯的學說,作為一套詳實的理論便很適合。所以這就很有趣,亞當‧史密斯在1776年提出國富論的120多年後,西方已經出現非常多新的且更為成熟的經濟學論著,也對亞當‧史密斯的說法提出很多勘誤與修正,然而在中國嚴復卻用它來推廣經濟學,他的作法與成果可以這麼說:「我們要研究一本書,要先研究一個人,但嚴復沒有告訴中國讀者誰是亞當‧史密斯,而只是《原富》被介紹了進來,但是亞當‧史密斯卻聲名遠播。」

    嚴復自認為他是依照自身的經濟學素養,是在自由選擇之下,去翻譯出《原富》的,但是他並不知道,使其選擇翻譯這本書的原因,與英國的自由主義是有關係的,是與歷史脈絡有關係的,是他不得不為的結果。他並不知道,亞當‧史密斯在英國的結構性,是英國自由黨有意的建設、塑造的一個知識體系傳統。所以嚴復是在很大的結構下,被影響著。嚴復第一重要的著作當然仍是《天演論》,而第二重要的便是《原富》了,在《原富》中《國富論》原文的階段性概念已經不存,嚴復再書中用《天演論》的理論去闡釋亞當‧史密斯的經濟學思想。所以要如何來理解亞當‧史密斯的重要性?實際上同亞當‧史密斯般,每一個西方重要人物的思想,在晚清時期都被引介到中國,為的是救亡圖存,是在當時的大時代下而產生的情形,然而這些西方學說是有其發展的「年輪」的,但在晚清並不存在「年輪」,這些介紹是非常混亂,是一股亂流式的引入。而對嚴復來說,他並非是無系統的介紹《原富》,他認為他的作法與選擇,是在他深思熟慮後最佳的,然就今人眼光而前卻不是,他仍被時代所限制。

    如果嚴復理解歷史學,有歷史學研究的知識,那他更能看得清楚《國富論》於18世紀時的寫作的背景,如果他知道1880年的《國富論》是特別被詮釋的結果。在亞當‧史密斯過世後,在英、法與德被神化,歷史記憶被改變,以英國來說就是輝格(Whig)主義下的結果呈現,是自由黨操作的結果。

    晚清近代中國的研究,這種通常涉及多國之間的脈絡、全球化的影響,該如何研究呢?以嚴復來說,他一腳部分的踩入西方的脈絡之中,但不完全理解,但是他仍將他所了解的知識,依照他的想法加以引入中國,而他本身卻是一個傳統的桐城文學家,在他身上跨國的、國際的作用到底得到或失去了什麼呢?若要看輕,歷史研究者要能認知自身的時代脈絡,才能跳脫自身的時代脈絡,並且要有跨國的、國際地脈絡思維才行。

     

     

 

 

 


 

回電子報第6期主頁面

 

 

●師大歷史系電子報 第6期
●發行人:師大歷史系主任 陳登武  發行單位:師大歷史系圖書室  編輯:邱藍萍
●E-mail:ntnuhisepaper@gmail.com  電話:(02)77341507  傳真:(02)23633032
※本報歡迎所有師大歷史人的投稿,您可以透過上述聯絡方式與編輯群討論您的任何創意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