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系電子報目錄
<<第35期


第37期>> 

 

 


  學術活動

回到最上層

 

 
  • 104.05.07 【103-2研究生講座(六)】郭秀玲先生:德國納粹黨的衛生與健康概念

      郭秀鈴老師目前任教於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暨研究所,畢業於英國愛丁堡大學藝術、文化與環境學院博士,原本研究領域為藝術史,回臺後關注德國都會史;近年來更比對亞洲都市的現代化過程中與西方城市發展之異同,進一步用不同的視角分析現代文明。現代文明在型塑的過程中,如同一件外衣要有規範、修正,尤其是套用西方文明的亞洲都市更是如此,故亞洲現代文明都市的發展,與西方城市息息相關。透過了解西方的現代文明進程,有助於我們反思亞洲邁向現代化的問題與困境,這也是本次課題以德國為核心的原因。

    一、居住與衛生

      十九世紀初,德國城市發展較無都市計畫概念,因此住、商、工多重區塊混合,加上鄉村人口大量移往都市尋求工作機會,讓城市雜亂且人口密集。由於居住空間的狹小,環境與衛生問題相當嚴重;即使有房子的工人,其所分得空間依舊不足,甚至有人以地下室為居所。

      工人階級的生活條件,並未因其工時增長而有所改變,反而出現「工人機械化」的現象,每12小時輪一班;這也就是1920年代以來左派精英所談論的工業化之負面現象。這也使得德國在往後的發展中,特別注意公共衛生的概念,不但出現德國衛生博物館,更有在歐洲巡迴展出的衛生博覽會。

    二、健康的生活習慣與身體

      由於衛生觀念逐步受到重視,許多廣告、政令都宣傳室內空間要通風良好、陽光充足,甚至是商人也把握此機會來行銷健康概念。1911年德國漱口水上市,就與當時政府提倡的刷牙、漱口等衛生觀念相配合,達到商業目的。

      在政府的政令宣傳上,納粹黨不斷利用「健康身體」來作為政治宣傳的手段。由於前任的威瑪共和政府被譏笑為「歐洲病夫」,所以納粹要振衰起敝,一改頹風,尋求群眾支持;並且用大量的視覺意象(圖畫文宣)告訴人民該如何過日子、維持怎樣的身材才是健康。因為「Healthy German Race」、「Healthy Body,Healthy National」的觀念,是為了要讓女性維持健康以生出健康的兒童,目的是豐沛的人力資源與軍力。

    三、健康的容顏:常民肖像與納粹健康概念

      德國肖像在文宣品中時常可見,裡面包含一項重要的功能:面相學。因為政府灌輸人民如何的面相才是正統德國人,又哪些人有犯罪的危險性,這都是為了提高其政治影響力與打擊政敵的做法,將道德與法律建立在毫無根據的面相上。而面相之所以會被納粹所提倡,還有一個分辨人種的目的,因為即將有一場大戰,所以要學會「區分敵我」。

      納粹時期的農村人口得到相對的重視,在許多文宣品的畫作上都可見德國農人的形象,原因是要強調保有血統純正的德國人,必定和土地綁在一起,世居於德國土地上,與移動性高的商人形成對比,尤其是猶太人。

    四、未來的議題延伸 

      納粹執政期間,希特勒曾將具有純正德國血統的年輕男女,坐上遊輪出遊各國,除了拉攏年輕人對執政黨的好感外,也是向各國展示何謂真正的日耳曼人、體格有多健壯。因此未來在健康與娛樂的課題上,仍有許多可以發揮的空間,因為休閒娛樂是政府可以掌握、操縱的領域。

    五、結語

      「A Better World for All?」到底現代文明對於所有人是否都是正面,仍有很多值得探究的空間,因為研究通常都將視角放在群體,往往被忽略的都是個體,故現代文明給許多個體帶來的似乎是一個用科技思維來控制的社會,若能用這方面的角度切入,應有助於研究的成果更加多元。

 

 

 

 

 


 

回電子報第36期主頁面

 

 

●臺師大歷史系電子報 第36期
●發行人:臺師大歷史系主任 陳秀鳳  發行單位:臺師大歷史系圖書室  編輯:呂宜潔、歐詠芝
●E-mail:ntnuhisepaper@gmail.com  電話:(02)77341507  傳真:(02)23633032
※本報歡迎所有臺師大歷史人的投稿,您可以透過上述聯絡方式與編輯討論您的任何創意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