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系電子報目錄
<<第33期


第35期>> 

 

 


  學術活動

回到最上層

 

 
  • 104.03.12 【103-1研究生講座(二)】「中日古代社會的比較研究」系列講座
     
  • 講題:日本古代的身分制

    許建新 先生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本次演講是由日本明治大學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兩單位來師大做學術交流的演講,另一個主題是中日比較研究。第一場請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的許建新先生,向同學介紹日本學界在所謂「身分制」方面的研究,首先講者開宗明義指出身分與階級是兩個範疇的概念階級是按照經濟利益劃分的社會集團,身分則是將階級作為政治和國家社會的秩序固定下來的階層次序。

      關於身分是自出生後就被確定,作為一種自發的物品,不隨經濟生產而改變。階級一詞是西歐在17-18世紀發展出來的名詞,用來解釋工業革命的概念,與古代東方的良賤身分的概念不一樣。講者歸納日本學者研究身分制的幾點結論:
    1
    、身分與階級是不同的概念 身分是一出生就決定。
    2
    、社會與階級同時產生,認為社會制度是由上而下逐漸形成的,與國家權力息息相關。
    3
    、對日本前近代江戶的身分制,有待研究。

      舉例而言,日本江戶時代,依照職業分成士、農、工、商四個階級,但是同屬農民的百姓與水吞百姓,這兩者不是同個身分。水吞百姓不被當成是一般百姓與自耕農。接者講者以日本古代史出土文物為例,說明古代的身分制明顯但不一定有明顯的社會階層。自出土文物發現繩文時代、彌生時代一般的人民需要向地方領主(統治者)繳交農產或研磨打製的貝輪、手鐲。出土的墓葬有社會分化,其墓主有臂飾、紋身和特殊的拔牙儀式。將特地的牙齒拔掉,以彰顯身份之不同。高身分的人可以低身分的人當作禮物送人,例如《魏志倭人傳》有關卑彌呼獻生口的記載:「建武中二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自稱大夫,倭國之極南界也。光武賜以印綬。安帝永初元年,倭國王帥升等獻生口百六十人,願請見。」;《後漢書東夷列傳》《漢書地理志下》:「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所獻生口為奴婢。」

      將低身分的人當作外交禮物贈送,可知有將低身分等級的人當物支配,有關其國俗犯罪者,會黥沒其妻奴。犯罪時會發生身分的轉變。又演講者有提到為了鞏固王權,真正的領導者(卑彌呼)不親自在臣僚前做決策,透過一個人為其發言宣佈政令,採取一種「發言領袖」的手法,保障王權之宗教神聖性,有人類學者自大洋洲原住民田調相關的研究中,提供大家對卑彌呼統治新解。

      講者最後說到倭人傳對日本社會身分的紀錄是大人、下戶、奴婢,生口。最後的發展身分作為一個國家制度,隨著國家政治的發展逐漸社會分化,強化而成,最後繼受唐律變成國家的制度之一,成為臣(官員)、民、賤的身分型態。

    吉村武彥 先生  日本明治大學文學部 教授

      吉村武彥 先生則是以日本古代的身分為題,考察中日兩國在律令與氏姓的差異。
      日本古代的身分的歷史變遷,自《魏志‧倭人傳》所見 王→大人→下戶→奴婢。
      而後在《憲法十七條》所見之身分:王(君)→群卿百寮(臣)→百姓(民)後來繼受唐律,出現了良賤關係──官人、百姓、賤。如所謂「五色賤」,按《令集解》的內容,五色賤是指陵戶、官戶、家人、公私奴婢這五種特殊身分。其中「家人」一詞,演講者認為應相似於唐代律令中「部曲」身分。又可以從條文之中見日中之異同。

      第二條者主軸是氏姓的差異,在中國有共同祖先的同族集團稱宗族。特徵是成員用相同姓氏區分他我。而原本男子稱氏,女子稱姓,到秦漢兩者混用。而在日本的姓氏發展方面,可能是從事專業生產的人用同一姓氏,如大伴、物部、中臣等類似「職業部」的姓氏。另也有因為外地渡來姓的移民代?來養鳥人→鳥養部、典馬人→馬飼部,這類專業移民。吉村先生認為此時期日本列島紛紛出現氏,與大和王權的強化政治統治有相關聯。又有所謂「地名」的氏姓如蘇我式、平群式這種以地名為姓氏的大族。

      有趣的是在古代日本天皇與皇族是沒有姓的,只有名字。與其相同的是,古代日本的賤民也沒有姓氏。明治維新後因為要實施徵兵制,人民都有自己的姓氏,而天皇與皇族依舊沒有姓氏。

      與姓氏習習相關的戶籍與身分方面,日本在大化革新(645年)《日本書紀》有載男女之法,規範良人奴婢間的婚姻與所生子女的歸屬,這是日本的身分制在正式繼受唐律後,形成所謂的良賤身分,是成為律令國家的條件之一。講者舉了670年庚午年籍689淨禦原令690年庚寅年籍到702年的養老五年籍,說明戶籍和身分的關係。戶籍的作用有三:1、租稅的帳冊。2、表示身分。3、土地緊縛。

      演講最後講者提出一個問題要大家思考,奈良時代人口約5-600百萬,而官人約一萬人,一般百姓約佔人口數的九成,賤民只有佔全人口是的一成。律令國家的統治基礎是在一般平民,律令國家是以制度與機關為結合媒介,將人格與身分結合。為何賤民佔的比例如此之少。至於兩者間細部的連結有待日後討論。

 

 

 

 

 

回電子報第34期主頁面

 

 

●臺師大歷史系電子報 第34期
●發行人:臺師大歷史系主任 陳秀鳳  發行單位:臺師大歷史系圖書室  編輯:呂宜潔、楊鎮魁、歐詠芝
●E-mail:ntnuhisepaper@gmail.com  電話:(02)77341507  傳真:(02)23633032
※本報歡迎所有臺師大歷史人的投稿,您可以透過上述聯絡方式與編輯討論您的任何創意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