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系電子報目錄
<<第22期


第24期>> 

 

 


  系友訊息

回到最上層

 

 
  • 系友蔡佾霖訪談

    編按:

    蔡佾霖是我的大學同學,記得剛開學時,因為他的名字音同當紅藝人蔡依林,而被我們冠上「Jolin」的暱稱。升大二那年夏天,我們合作於史學營的小隊輔,此後我們總稱呼對方為「Partner」。時至今日,當我這次重返歷史系,發現他已是網路名人「mayaman」。或許,您跟我一樣不清楚馬雅人是如何竄紅的?根據ptt鄉民百科所述:

    mayaman(馬雅人)是ptt名人,以精通馬雅文明相關主題而出名。真實身分為歷史研究生。在2009年當選古文明(ancient)版的版主,主要活躍於該版以及其他歷史相關版面,但在八卦版出現一些誤解馬雅文明的新聞或文章時,就會出面寫專業的文章澄清。
    因為其ID、暱稱,且常常用「第一人稱」來講馬雅人的事,所以一度有鄉民以為他是馬雅相關遺族。他在八卦版的文章因為相當專業,且打破許多對於馬雅的錯誤迷思,所以幾乎都被推爆,很多時候鄉民會用擁護馬雅人圖像「\mayaman/\mayaman/\mayaman/\mayaman/\mayaman/\mayaman/」。而一旦有馬雅相關的文章新聞出現時,推文中鄉民也會期待馬雅人出現,而出現像是「召喚mayaman」「釣馬雅人」這樣的推文。

    讀完上述介紹,真讓人想更進一步認識他。\mayaman/\mayaman/\mayaman/

    訪談者:歐詠芝

    1. 很多人都知道您最感興趣的領域是馬雅考古學,為什麼會選擇唐代法制史作為碩士學位的研究領域?

    我的確對馬雅考古學比較感興趣,不過台灣目前沒有研究馬雅的研究環境。加上我家的經濟狀況也不允許我現在出國研究馬雅。所以,我就想說在台灣先念碩士。一方面維持念書的感覺,另一方面,我也自覺目前馬雅考古學的知識在台灣或許還過得去,但是相較於國外,還是相當貧弱。還想要在台灣準備幾年,儲備日後出國的能量。


    至於有很多領域可以選擇,為什麼要選擇唐代法制史,主要是受到陳登武老師的影響。大學時代,陳老師常常鼓勵同學去參加台大高明士老師的唐律讀書會,當時我也傻傻地去參加了幾次,讀了唐律與唐令,那時開始對中國中古史產生興趣。到了研究所,我去國家圖書館聽了一場妹尾達彥先生的演講,對於妹尾先生研究長安城的獨特視角感覺到相當佩服。回去之後,找了一些長安學研究的書來看,發現很少人會從法制史的角度來解釋唐代長安城。經過與陳老師數次的討論,就決定以唐代長安城的法制史為我研究的領域。


    日後,我想我還是會到美國去念馬雅考古學,現在也正在努力充實自己的相關知識與技能。這次到貝里斯,更加堅定我日後去研究馬雅考古學的心。不過,還是要先努力地把學位論文完成,這才是目前的當務之急。
     

    2.
    什麼「機緣」讓您踏上貝里斯之途?

    我會到貝里斯去,是因為我在網路上認識了一位台大人類學系的教授,他把我引薦給一位貝里斯的考古事務官員。這名官員同時也是
    BVAR的計畫主持人,他願意提供我一些補助,完成我挖掘馬雅遺跡的夢想,於是我踏上了貝里斯之路。到了貝里斯參加BVAR的考古學校,在那邊待了一個月的時間,的確也給我很大的衝擊。

    我想這趟貝里斯之行,受到的衝擊不僅僅是來自馬雅知識,有更多是文化性的衝擊。先說說知識的衝擊,因為歷史系的關係,以往多半比較重視文字史料。雖然我也知道考古學與人類學在馬雅研究的重要性,我還是希望以銘文的取徑來認識馬雅文化。不過,這次參與挖掘的
    Cahal Pech遺址,就是一個文字史料極少的區域。在這裡研究者用考古學重建出更多的東西,很多都是銘文學無法討論的面向。因此,從中學習到一些基本的考古學知識,也學習到另一種看問題的角度。

    其次,就是文化性的衝擊。在這個考古隊,只有我一個台灣人,就算是亞洲人也只有一個敘利亞夥伴。這段期間,可以清楚地看到外國人在處理事情上,與我們台灣人不同的思考方式。外國人在面對問題時,常常以討論的方式來解決,也會勇敢地嘗試他們想出的解決方式,無論這樣的解決方式,結果是好還是不好。台灣的學生常常害怕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法,總認為太強勢會傷害彼此之間的和氣,總害怕自己的方法失敗會讓自己丟臉。但是,考慮太多的結果,常常反而是沒有完全解決問題。我想這些都是貝里斯之旅帶給我的收穫。
     

    4.
    網路名人會不會是種包袱?請您分享名氣的得與失。

    首先,成為網路名人完全是個意外。從小時候對馬雅有興趣以來,由於興趣太過獨特,我幾乎都是自己一個人研究馬雅。大家都知道,我會成為名人是因為在
    PTT的八卦版發表有關馬雅文化的文章。其實,主要都是有人問,我才會回覆。回覆的動機是,我想八卦版上線人數這麼多,總會找到一個跟我興趣相同的人吧。結果,直到現在,還是沒有找到跟我一樣熱衷的夥伴。

    這當然是有得有失。得的方面,當然是有,例如前面提到貝里斯的機會就是透過
    PTT的網絡。除此之外,也交到了一些朋友,常常提供我不少的幫助。失的方面,大概就是不能做一個低調的人吧!常常都是事情來找我,我是不太會拒絕人的人,所以常常照單全收,我想這就是一點點的失吧! 

    5.
    對歷史系的學弟妹們,無論是理論派或實務派,您有什麼建議與提醒嗎?

    說是建議,其實不敢。我覺得歷史系沒有這麼明顯的實務派或是理論派分別。很多學弟妹都比我優秀很多,我只是會一個很冷門的東西,才可以苟延殘喘到現在。我只是覺得各位一定要尋找自己的興趣。唯有追尋自己的興趣,才會追求卓越。當你開始追求卓越,就會不斷精進,最終成為一方的專家。當然,我們都會追求理論,理論的魅力相當驚人。但是歷史研究總是要回到史料,史料就是實際。兩者之間,有效的結合,就會成就出完美的作品。就像我也常常在書上讀到不少馬雅的假設與學說。但是,走進遺址,就會發現實際永遠不會這麼單純。或許這就是我能給「學弟妹」一點點淺薄的建議。

 

 

 

 


 

回電子報第23期主頁面

 

 

●臺師大歷史系電子報 第23期
●發行人:臺師大歷史系主任 陳秀鳳  發行單位:臺師大歷史系圖書室  編輯:楊鎮魁、歐詠芝
●E-mail:ntnuhisepaper@gmail.com  電話:(02)77341507  傳真:(02)23633032
※本報歡迎所有臺師大歷史人的投稿,您可以透過上述聯絡方式與編輯討論您的任何創意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