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系電子報目錄
<<第15期


第17期>> 

 

 


  *學術活動

回到最上層

 

 
  • 102.10.03 102-1研究生講座(一)】張雯勤教授:當陽的流轉  一個緬北小鎮的政經史
    講者:張雯勤 副研究員(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講題:當陽的流轉  一個緬北小鎮的政經史

    主持人:陳秀鳳 副教授(本系專任教師兼系住任)

    時間:102
    年10月3日(四)14:00 - 16:00

    地點:本系視聽教室
    (文學院勤大樓4樓)
    紀要:碩士班一年級莊郁麟同學

    壹、前言
     
      張雯勤,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比利時魯汶大學社會文化人類學博士。1994年,前往泰緬邊界,進行雲南漢人跨界移動之研究。2000年,進入北緬甸地區,研究漢人在雲南、廣州、台灣、泰國與緬甸之間的跨界流動。雖然張雯勤副研究員研究的是「當代的」人口移動,不過關於中國西南邊區之人口跨界移動,可追溯至漢代。在漢代,已有跨「境」移動。到明代時,西南邊區的人口流動規模更大、也更加頻繁。

    貳、
    當代西南邊區跨境流動
     
      1950~80的冷戰年代,人口與物質的流動並不因「政治壁壘」而有所停滯。實際上,西南邊區移動者的能動性是大於政治能動性的,且西南邊區人們的「認同」是相當多元的。所以,緬北(薩爾溫江東西岸)、泰國與雲南之間的「流轉」(走私貿易),其實是相當的頻繁。在1960年代,緬北的走私物品主要從泰國而來。出泰國後,穿越緬甸薩爾溫江東岸的馬邦,來到Shan State的當陽。當陽為相對平坦的「壩子」地形,因此很自然的促使物品往此地移動。

    參、
    當陽的發展
     
      而在1949年,因為中共對於地主的打壓,致使雲南人前往當陽。此外,也因為政治對抗的因素,當陽附近也有國民黨軍隊。1950年代,當陽快速發展。在1960年代中期至1973年,當陽成為黑市貿易中樞。不過,因為當時政治秩序及情勢不穩,進行走私貿易,是具有相當的風險。因此,西南邊區即流傳一句話:「要下當陽壩,先把老婆嫁」。

    肆、
    理論應用及相關研究材料
     
      人民求生存,攜帶物品「趕集」販賣。「趕集」的路線,即是一個探討的議題。而作為黑市貿易中樞的當陽,即可探討人與物的「流轉」:「東西(things)的生命史」。也更可藉由「流轉」,來探討一個地方的興衰:「地方的生命史」。
     
      對於「流轉」議題,即可運用兩項理論:Arjun Appadurai Process GeographyCland Markovits Circulations。而關於北緬甸Shan State的相關研究材料,可運用英國官方紀錄(如:J.G. Scotts Gazetteer of Upper Burma and the Shan States (1901) ),以及對於當地中國人(雲南漢人、回人)、傣族及印度人,與當陽移出至外地的人們,進行訪談。

    伍、
    當陽的政治景象
     
      當陽當地的政治景象是相當多元的,主要可歸納為四種:國民黨游擊隊、台灣情治單位、「反叛」軍、緬甸共產黨。1950年代,國民黨游擊隊駐紮緬北。195319541963年時,並未完全撤離,致使仍有國民黨游擊隊滯留當陽附近。而在當時冷戰氛圍之中,「自由世界」(美國、國民黨)為了抵擋「共產勢力」擴張,即暗地資助國民黨游擊隊,造成當地政治動亂,也使得國民黨游擊隊被視為緬軍進入當陽進行強勢掃蕩的原因。也因為共產與自由兩大世界的對抗,「情報」成為「商品」:台灣情報人員前往當地獲取情報。總而言之,在當陽可看出共產與自由兩大勢力的角力過程。
     
      而在角力過程中,緬甸共產黨(The Communist Party of Burma ; CPB)勢力之消長,也造成當陽的動盪。緬共失敗後,回到中國受訓。在1960年代,又滲透回緬甸。1969年,緬共佔領薩爾溫江東岸,1973年正式控制,1989年緬共投降。在緬共佔領薩爾溫江東岸之後,造成東岸人民南移或西逃;當陽人也因此外移,移到台灣、泰國及印度等地。

    陸、
    當陽的經濟景象
     
      關於當陽的經濟景象,主要可分為二種:長途貿易、短途貿易。長途貿易,輸入當陽的物品,主要是為生活日用品(如:布、味素、電池……)、建築用品、藥、黃金等。而從當陽輸出的,有鴉片、銀。關於「銀」,由於緬甸貨幣混亂(1960~1980年代曾變票三次),因此緬甸紙幣信用度低而不常被使用。因此,在當陽時常使用「銀」來作為貨幣(如:老盾、袁世凱時期銀元)。「銀」被收購後,流入到泰國被製成銀製品。短途貿易,主要為地方市集、跨江趕集之流動。在趕集流動之中,百分之七十為少數民族所經營的小資本商鋪、百分之三十為其他民族所經營的大資本商鋪。又可藉由趕集流動販賣規模與商品之中,觀察出社會的階層。

    柒、
    結語
     
      藉由人與物的流動,可衍生出其他有意義的課題。不是只有「人」才有「生命史」,人所攜帶的物品、人所待的場域,都有其「生命史」可探討。許多物品,可以「有機體」的角度來探討,例如商品流轉即是一個有機體的角度。

 

 

 


 

回電子報第16期主頁面

 

 

●臺師大歷史系電子報 第16期
●發行人:臺師大歷史系主任 陳秀鳳  發行單位:臺師大歷史系圖書室  編輯:楊鎮魁、邱藍萍
●E-mail:ntnuhisepaper@gmail.com  電話:(02)77341507  傳真:(02)23633032
※本報歡迎所有臺師大歷史人的投稿,您可以透過上述聯絡方式與編輯討論您的任何創意發想。